營造法式資源-北科大資工系電腦圖學營造法式

原則上,本網誌的大木作模型皆有所本。凡尺寸、形狀等皆源於以下參考書藉:

營造法式
營造法式注釋

營造法式主要的內容如維基百科所述:

營造法式》是中國第一本詳細論述建築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。對於古建築研究,建築的發展,考察宋及以後的建築形制、工程裝修做法、當時的施工組織管理,具有無可估量的作用。此書於北宋元符三年(1100年)編成,崇寧二年(1103年)頒發施行。由將作監少監李誡所作。書中規範了各種建築做法,詳細規定了各種建築施工設計、用料、結構、比例等方面的要求。

全書357篇,3555條。是當時建築設計與施工經驗的集合與總結,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。原書《元祐法式》於元祐六年(1091年)編成,但因為沒有規定模數制,也就是「」的用法,而不能對構建比例、用料做出嚴格的規定,建築設計、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隨意性。李誡奉命重新編著,終成此書。(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90%A5%E9%80%A0%E6%B3%95%E5%BC%8F

而《營造法式注釋》則是梁思成先生的遺稿。該書的目的是透過營造法式的整理,使其文字及圖樣讓讀者輕易理解。

在經驗上來說,只要讀通了上述兩本書,就應該可以理解宋代建築的構造方法。又,若能操作SketchUp或其它可以上手的3D軟體,對於理解上應該能更進一步的加強,甚至自行製作元件,整合後組成基本的宋代建築構造。

在理解完後,甚至動手製作元件並組成基本架構後,我想大致上對於其它明清木構造乃至上溯至唐代古建築,甚至日韓木構造建築等,也能有深刻體會。更不用說在台灣看到傳統漢人宮廟的那一刻,心裡大有原來如此的暢快感。

所以在個人的經驗上,營造法式雖然成書於西元1100年,距今900年左右,但加上營造法式注釋後,仍可稱其為極佳的入門書。

但對於自行學習者來說,除了《營造法式》和《營造法式注釋》外,其它各家大師的註解,延伸的相關書藉也不少,但似乎多在紙本或平面的出版上。反之,多維的、立體的營造法式內容則顯得較為不容易取得。

至於取得學習資料一事,目前往往在網路上搜索得的來資料也多是來自於大陸方面的資訊。除了多數都是平面資料外,可能也有版權的疑慮。

說實在的,平面的圖樣的資訊以及文字的,的確幫助頗大,至少當時入門的我也是直接從平面的圖樣資訊進入。這些資料在搜索上十分容易,理解上也相對容易入手。

但有些缺憾的是:在某些說明上還是有些不容易直觀的問題。例如布椽之制如何製作?當時可困擾了我許久。

如果能夠在網上找到更直接理解的多維內容,學習上也更容易加強了。但話說回來,三維或多維的資訊還是不容易取得。主要還是歸因於版權開放與否的課題了。


面對這個課題,參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謝東儒副教授所製作的網頁,也可以解決上述課題的難處。(連結在此

圖一 電腦圖學營造法式首頁

網頁的首頁內容,如圖所示。有開放式課程的連結,也有以SketchUp繪製完成的一到四十九圖樣(如圖二),也有轉成以WebGL形式的多維圖像(如圖三)。


圖二 圖樣十五的其中一部份

圖三 圖樣十五的WebGL形式
這樣的內容對於入門者而言,應有一定程度的幫助。

另外,網頁上還有些資源可供利用,至於是那些資源?還需要讀者,對營造法式有興趣者多多關注這個網頁,自行發掘出樂趣。


如果網頁有更新或補充,本篇也會隨其更新而加以補充。

*在此感謝北科大謝東儒老師的用心和分享!

創用 CC 
創用 CC 授權條款
《營造法式註釋》〈大木作制度圖樣〉SketchUp Modeling 國立臺北科技大學(謝東儒、陳威毓)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4.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。
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 CC BY-NC-SA
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對本著作進行重混、調整,以及依原著作建立新著作,
但僅限於非商業目的之使用。唯使用者就其新創著作,必須按照表彰
原作:國立臺北科技大學(謝東儒、陳威毓),並且將產出之新創著作採用相同的授權條款釋出。
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 CC BY-NC-SA
This license lets others remix, tweak, and build upon this work non-commercially, as long as they credit the authors, Hsieh and Chen, and license their new creations under the identical terms.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分享-簡單的圓球製作

分享-务必要清除未使用的纹理和未使用的组件。

分享-關於Sketchup貼圖技巧之一